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方式欢迎来到 · 视点印象网
动漫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动漫 > > 正文
“消失”的中国漫画 今天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
时间:2021-11-02来源:雅昌艺术网
  漫画在中国艺术的百年历程中无疑是精彩的一笔,夸张与幽默的画风中从来都不缺乏振聋发聩的声音。犹如跌宕起伏的年代中的革命武器,有些

  漫画在中国艺术的百年历程中无疑是精彩的一笔,夸张与幽默的画风中从来都不缺乏振聋发聩的声音。犹如跌宕起伏的年代中的“革命武器”,有些漫画为开启民智传播新思想,或为支持抗日宣传等,漫画家们纷纷通过画笔投身“战争”。

  一生菩萨心肠的丰子恺、好好先生张光宇、天生喜开心的叶浅予、被人们遗忘的孙之俊、总也画不好“正画”的华君武、躲在最不起眼位置的韦启美等等,这些上世纪最为代表的漫画家曾经都留下了数千件漫画作品。

  但在今天这些漫画都早已离世,随之“消失”的还有曾经他们最爱的漫画。

  漫画大师“归来”

  “我之前只知道韦启美画漫画,但没想到他画了这么多漫画,今天一看,太吓人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他受到迫害,就是因为画漫画,但是没想到还是留下来这么多的画”。老一辈艺术家侯一民在韦启美漫画展中说道。

“消失”的中国漫画 今天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

韦启美漫画艺术展

  在中央美术学院所策划的“社会百科全书——韦启美漫画艺术展”中,策展人余丁梳理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作品,展出了823件原稿和发行稿。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中漫画创作最为代表性的艺术家,韦启美一生创作数千件作品,是中国漫画发展中的一座丰碑。

“消失”的中国漫画 今天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

孙之俊《武训先生画传》

  而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在举办的民国时期早期漫画家代表孙之俊漫画展,则因为历史原因,从上世纪50年代就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线,作为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漫画家,这次展览中呈现了孙之俊代表作《骆驼祥子》以及他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武训画传》,同时也是他创作的“祥子”和“武训”的形象确定了孙之俊在中国漫画发展过程的地位。

  四月份连续两次的漫画艺术展让这些漫画大师又重新回到大众的视线中,而另外一位大师的回归则更加的掷地有声。

“消失”的中国漫画 今天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

大师归来——张光宇

  北京匡时2015年秋拍征集到一批张光宇的作品,张光宇是中国讽刺漫画的带头人,他的讽刺漫画影响了包括丁聪、黄苗子、华君武、廖冰兄等一代又一代的漫画家。“好好先生”张光宇其实也是漫画家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作品特点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张光宇适逢当时中国历史上对外最开放的时期,他又生活在最开放的十里洋场,给他提供了很多的创作素材。

  连续的展览让漫画一度成为一个媒体关注的热点,但是其实直到2013年以前,除了丰子恺作品在拍卖市场中的兴起,其他漫画大师并未受到关注,漫画大师的张光宇的回顾展也是在2013年才首次举办,韦启美展览也是继2013年之后再次举办。犹记得大学过程中,在讲述中国百年艺术历程中,从民国初期的漫画萌芽到抗日战争的漫画武器,以及到新中国建设中的宣传漫画等,张光宇等漫画家的作品甚至在今天都能鲜活的使用,但是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漫画则因为其“大众属性”被美术界所“遗忘”。

“消失”的中国漫画 今天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

韦启美漫画艺术展现场

  “实际上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中,是不太谈到这个画科,觉得这是一个纯粹大众的种类,孙之俊先生一生的漫画使我们重新再读漫画,究竟什么是漫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在研讨会中说道。

  其实正如于洋所言,漫画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大约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当时的代表性画家,他们所延续的漫画精神是我们今天所缺乏的,但同时回归到基础的研究中,甚至对于漫画这部分而言也是空白的。今天的漫画的整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只能依靠漫画大师的家属去梳理,年轻的学者中很少有漫画的专业课题研究。

“消失”的中国漫画 今天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

孙之俊展览现场

  “在中国随着出版业的兴起,漫画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画种,漫画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是快速的,因为它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了现在的衰落,漫画在美术史的命运和国家的兴旺是有着非常直接的关联,因为漫画是非常简练和反应迅速的,甚至和版画可以并驾齐驱,同样是对于时代的一种声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礼宾说道。

  “辉煌一时”的中国漫画

  我们且不去追踪“漫画”一次最早在中国传统水墨中的出现或是运用,仅看中国百年艺程中,漫画作为曾经的佼佼者,让今天的我们望尘莫及。

“消失”的中国漫画 今天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

丰子恺漫画

  丰子恺作为中国漫画发展中的重要艺术家,今天以其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和幽默的呈现成为时下受人追捧的艺术家,其实丰子恺也是最早使用“漫画”一词在报纸中进行连载的艺术家。1925年,27岁的丰子恺在当时的《文学周报》中发表了画作,并且在画下方注明“漫画”的字样,才再次掀起了漫画这一概念。而1926年最早出版的《子恺漫画》更是让“漫画”这一画种得到了统一和普及。

  作为这一时期的漫画家代表,但其实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并没有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喜爱散文的丰子恺品性温顺,他的画风是纯真甚至是甜美的,尤其是以儿童为题材的创作维多。

“消失”的中国漫画 今天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

孙之俊创作的《骆驼祥子》画册

  比丰子恺出生略晚的孙之俊其实是最为鲜明的时代漫画家——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用画笔去战争。“北京漫画社”就是孙俊之等人创作与20年代,并且创作了大量这一时期表现日本侵略者所制造的惨案作品,呼吁人民大众反对日本侵略等。而当时被称为“南叶北孙”的叶浅予,则是在这一时期以长篇的漫画表现人民大众的市井生活,尤其是上海地区生活的形象资料,其中还包括了适用于今天的官场现形图等。

“消失”的中国漫画 今天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

张乐平创作的三毛形象

  进入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漫画创作,是中国漫画发展的高峰,尤其是在解放区的漫画成为一个艺术的武器,并且留下了大量今天我们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华君武的《磨好刀再杀》以及张仃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等;国统区的漫画就集中在民主运动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国统区。

  “不怎么会画画”的华君武在漫画创作上得心应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漫画发展中,成为举足轻重的漫画大师。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以直面官场为主,比如华君武作于1961年的《误人青春―――送给离题万里的发言》,讽刺开“马拉松”会议的官僚作风,:画面上一个只看到背影的发言人正在喋喋不休,围坐会议桌的七个人都已变成长胡子白头发的老头老太。今天看到这些漫画作品,对于会议效率极低的领导也是尴尬的一击。

  除了反应官场的漫画作品之外,孙之俊、韦启美等老一代漫画家因为其作品强烈的讽刺意味受到迫害,而这也是中国漫画发展高峰之后一个快速下滑的阶段。

“消失”的中国漫画 今天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

《“创造”典型》 (原稿) 韦启美 纸本 墨水 毛笔 1954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建设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华君武笔下的官员姿态,但是更多的漫画家集中在不切实际的“大跃进”中,批判当时这种过度的政治风气,比如韦启美漫画艺术展中的《‘创造’典型》就是其中的代表,画面中一位照相师傅在蒙头摆拍“典型生产”中的超大产量的麦穗,后面的官员在抄写亩产达到1377斤的生产报告,一刀切的生产经验正在被一位官员盲目推广,而另外一位官员则堵在门口拒绝一切提意见的人民。这样一个典型的场景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搞建设的场景,也是这个时期漫画家所想要呈现的内容,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实呈现,使得韦启美等艺术家在文革期间遭受迫害,断送了一代漫画大师的艺术,从此也让中国漫画的发展经历了断层。

  虽然在此后的发展中,漫画艺术家逐渐从迫害中解救出来,但是正如孙之俊当时所惧怕的一样,或许在也没有拿起画笔针砭时弊的勇气了。

  今天,我们需要的漫画精神是什么?

  “中国的漫画曾经是领先的,我们今天的漫画去哪儿了?就是缺少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侯一民先生在纪念韦启美漫画艺术展中说道。

  很多人说今天的漫画是搞笑的,但是没有思考的,而今天能够被我们称之为漫画家的艺术家,第一个想到的或许是活跃于娱乐圈的朱德庸漫画。而在我们传统美术教育下的漫画家是缺失的。

“消失”的中国漫画 今天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

韦启美先生的漫画作品引人深思

  “其实在看到展览之前,我孤陋寡闻不知道还有孙之俊先生,往往历史把这些老先生埋没了,很少有人提到了,大家甚至觉得漫画的存在价值没有了,但其实很多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思想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语言方式以及对于那个时代社会的促进,这实际上也给我们这一代艺术家责任,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拈手即来的信息,让我们丢弃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老一代艺术家的精神其实就是让我们去思考今天我们为什么从事艺术这个行业。”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说道。

“消失”的中国漫画 今天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

孙之俊创作于1935年的作品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公职人员招聘

  而从艺术神经的角度而言,邵大箴先生则如当时的漫画家一样针砭时弊:“民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艺术大师,这一时期文化奠定了我们中国艺术的发展,但是1949年之后很少出现艺术大师,这是孙之俊展览带给我们的思考。再比如韦启美的展览,他们都是生活在跨民国和新中国的艺术家,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认知非常清楚,思考的很深刻,语言也是非常的犀利,他们是要歌颂人民大众的生活,但是艺术同时还要面对社会的黑暗,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问题发表自己期盼的语言,这是让今天的我最为感动的地方。”邵大箴在谈到漫画精神时说道。

“消失”的中国漫画 今天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

韦启美创作的国际题材的漫画作品

  确实,在今天的漫画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对于今天生活的反应,尤其是调侃现代社会中的普通白领生活状态的漫画为主,比如张小盒的生活等漫画,以“自黑”的方式去创作,这种“小我”的生活状态也是漫画精神的一种,但是对于更大程度上的漫画精神,比如今天的政治生活和官场现形等,还存在着某些程度上不自由。

  今天的漫画或许不需要强烈的针砭时弊,亦或是夸张的人物形象去表现人生百态,但是漫画家对于生活以及时事关注的态度正在丢失。而百年来中国漫画所宣扬的“导人为善”的主题也是今天我们所缺乏的。“孙之俊的作品不只是一种讥讽,同时也是一种人们精神食粮,给人以精神上的一种会心的微笑,给一个清楚简明的印象而又正确的批判。”这是孙之俊、韦启美等漫画艺术家给我们的榜样。

相关热词搜索:



免责声明:本篇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网站不负责任何法律责任。联系方式:QQ:3098026269
新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