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方式欢迎来到 · 视点印象网
文学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学 > > 正文
干校六记
时间:2021-11-02来源:张文彦 卞卓舟
《干校六记》: 1981年7月首印(资料图 图)  本文摘自《三联书店简史(稿本)1932-2012》(张文彦、卞卓舟等编著,2012年)  回京八

干校六记

《干校六记》: 1981年7月首印(资料图/图)

  本文摘自《三联书店简史(稿本)1932-2012》(张文彦、卞卓舟等编著,2012年)

  回京八年后,杨绛将“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河南“五七干校”的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生活琐事写成一部纪实散文集——《干校六记》,在80年代初,“这部《六记》当时在大陆不好出,就托三联的范用帮助将稿寄香港,范用看了喜爱得不肯寄出,他自己又不敢用。后来香港《广角镜》的李国强给他来电报说,‘你再不寄,我就专程飞到北京来取稿’。范用只好寄出稿子,李国强亲自下印厂,一星期内就出版了。”幸好胡乔木从《广角镜》上看到这篇文章,给予十六个字考语:“悱恻缠绵,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句句真话”,并认为国内也当出,杨绛藉此询问三联是否愿意出版。范用得此信后很高兴,即于次日请示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曾彦修,表示:“我拿到‘六记’原稿,读后觉得写得很好……我曾设想三联可以出版一些纪实的作品。这类作品,并非历史,但是当事者的实录,也可看座‘历史的证言’或‘历史的侧记’。”

干校六记

杨绛著译七种(包括: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1933—1991、杂忆与杂写:1992—2013、“隐身”的串门儿:读书随笔、我们仨、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资料图/图)

  为了出好这本书,范用特请丁聪设计封面,但丁聪的设计比较写实,几株大树,几座小房子,杨绛不太喜欢这个封面。再版时,范用亲自动手设计了封面,他从自己收藏的一本苏联的花草图案集里,选了一幅随风摇摆的小草图案,放在一个两色叠压的方框里,造型简洁、纤巧,杨绛非常喜欢。这本书与沙汀的《敌后七十五天》(1983年)、陈白尘的《云梦断忆》(1984年)、李恩绩的《爱俪园梦影录》(1984年)、萨空了的《香港沦陷日记》(1985年)共同组成了丛书《纪实文丛》。

  1981年《干校六记》出版后,开始只在柜台底下卖,当仍然“风行一时,至今行销不衰,为士林所喜爱,评者时有论及。此书与其他几本书,为三联奠定基础,为三联增光。”今天,这部书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品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



免责声明:本篇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网站不负责任何法律责任。联系方式:QQ:3098026269
新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