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方式欢迎来到 · 视点印象网
文学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学 > > 正文
哈金:作家的问题,超越国界之上
时间:2021-11-02来源:南方周末
中国文化创新领袖美国交流合作项目,作家(从左至右为:梁鸿、欧阳江河、李娟、余华、颜歌)到美国进行了一系列演讲和对谈。(北京当代艺术

哈金:作家的问题,超越国界之上

“中国文化创新领袖”美国交流合作项目,作家(从左至右为:梁鸿、欧阳江河、李娟、余华、颜歌)到美国进行了一系列演讲和对谈。(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供图/图)

哈金对两个年轻作家的发言印象深刻:“她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并不把国家作为参照的系统。李娟讲(哈萨克族)那些人生活的感情,跟他们交往当中产生的感觉,大的问题从这里体现出来。颜歌提出的问题超越国家之上,就是作家在人类流徙当中怎样生存,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

“中国文化创新领袖”美国交流合作项目选择了难度最大的切入点:文学。

得到中国文化部外联局美大处支持,由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策划并执行的这个项目,计划分三期实施。分别从中国文学、艺术、设计领域中选择长期活跃、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的创作者,邀请他们到美国,用巡回演讲、交流对谈、工作坊、创作作品的形式和当地的同行与公众交流。

第一期的主题是文学。2016年5月2日,五位中国作家抵达美国波士顿,开始了为期十五天的美国交流之旅。大多数艺术和设计会落实到一件可见的视觉作品,只要在现场观看,就多多少少能被来自不同文化的观众感知。而文学作品有语言、翻译、阅读时间的限制,读者要知道眼前的作者是谁,写过什么,甚至读几篇他的作品,才能让现场的交流有效。哈佛大学东亚系的王德威教授说:“作家访美面临的听众问题在美国中文界是常态,必须有心理准备。”参与此行的作家余华更直接:“别有太高期待,在国外办活动,来的人比在国内退场的人都少。”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事先制作了一本项目手册,收入作家中英文简介和每人一篇授权英文作品,方便观众阅读和了解。在讲座现场,作家们以往各个版本的作品封面做成幻灯片,当作背景播放。

五位作家当中,余华和颜歌是小说家,欧阳江河是诗人,梁鸿和李娟是非虚构写作者。年龄上则从五零后到八零后。第一场讲座在哈佛大学,主题是“书写当代中国”,王德威教授做主持,在波士顿大学任教、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家哈金做嘉宾。观众满场,以哈佛大学相关学者和师生为主,笑声掌声不断。卫斯理学院的讲座之后,作家们转至纽约,在九十年前创建、刚刚迁到“9·11”遗址旁的华美协进社举办了余华的专场座谈、欧阳江河诗歌朗读和讨论、三位女作家作品讨论。最后两场讲座在另两所美国的一流学府,纽约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观众除了高校师生、定向邀请的华美协进社会员以外,还有当地的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

余华在现场显得自嘲、节制。在大部分座谈里,因为知道每位作家分配到的时间不多,他都点到即止。但在这有限的话里,也能挑出不少金句:“我们的现实是非虚构的,但是我们生存的方式其实是虚构的”“文学是一条比自己的人生道路长得多的道路”“莫言和陈忠实之间的差距,和他们和我之间的差距是一样的远,因为每个作家都不一样,每个作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在写作”……

欧阳江河负责曲高和寡的那部分。他爱好制造陌生的概念和表达:“元文字”“万古”“幽灵感”“词语的肉身性”……缺乏当代诗歌阅读和研究经验的人一时跟不上。他自己很明确:“多元时代嘛,我们得允许有的人去写诗给少数的人,去保持语言困难的、不被流行化、不被消费的那一面。”

颜歌生于1984年,是五位作家中年龄最小的。她在美国杜克大学留过两年学,现在住在都柏林。她能畅通无碍地用英语表达自己,为了节约翻译的时间和保证准确性,有时候说完一遍英文,再回头翻译一遍中文。有观众会好奇她说英文、用英文思考,会不会对她的中文写作有影响。颜歌随身带着哈金的《在他乡写作》,因为她现在也面临类似的处境。

一位观众通过学生的推荐读到了李娟,他纳闷李娟的文字里完全找不到刻意,问她写作时是否真的如此。“非常的刻意。我没有一个文字不是很艰难地写出来的。那些一稿而成的文字,我很羡慕他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第一次出国的李娟是五位作家里最不擅长口头交流的,一上台就蔫掉,摸出一张草稿,用小小的气音温柔地说话,但回答这个问题时显得很由衷。卫斯理大学的宋明炜教授说她,“李娟的作品有很强的打动人心的力量,然而,她想表达的大部分东西都通过她的作品展现过了,可能并不适合在这里对大家直接说。”

  斯坦福大学的讲座主题叫“放眼世界,剖析中国”。梁鸿讲到中国文学对“世界”的焦虑:“经常看到我们的学术研讨会讲‘走不出世界’‘如何跟世界文学接轨’。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其实内心有一个坐标,我们所说的世界不包括中国,是西方,是一个特别抽象的概念。”她认为对写作者而言,世界是很小的,“因为你所看到的,你所生活的就这一点点空间。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可能不会考虑到世界和我什么关系,只会考虑他的写作对象和他之间的关系。”

在哈佛大学,哈金对两个年轻作家的发言印象深刻:“她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并不把国家作为参照的系统。李娟讲(哈萨克族)那些人生活的感情,跟他们交往当中产生的感觉,大的问题从这里体现出来。颜歌提出的问题超越国家之上,就是作家在人类流徙当中怎样生存,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她们想的问题,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根本不可能。从这一点来说,有一点后生可畏的感觉。”

相关热词搜索:



免责声明:本篇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网站不负责任何法律责任。联系方式:QQ:3098026269
新闻图片